第一章:答辩席上的逆转消毒水的气味还黏在鼻腔里,林砚猛地睁开眼,刺眼的白光让她下意识地眯了眯眼。
指尖传来纸张的粗糙触感,低头看去,摊开的是她大学毕业设计的初稿,封面上“细胞活性影响因素探究”几个字,像烧红的烙铁,烫得她心脏骤然紧缩。
“林砚同学,准备好了吗?
该你答辩了。”
系主任的声音从前方传来,林砚抬头,视线扫过熟悉的阶梯教室——墙上挂着2018年的校历,第一排坐着她的指导老师张教授,而斜后方的座位上,苏曼琪正端着咖啡杯,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,眼神里藏着她再熟悉不过的嫉妒。
2018年,她的毕业设计答辩现场。
不是冰冷的实验室,不是浑身插满管子的“意外”,是她人生悲剧开始的三年前。
林砚攥紧了手中的初稿,指节泛白。
前世的今天,她信心满满地展示了“细胞端粒修复”的核心思路,以为是学术生涯的起点,却不知早已被苏曼琪盯上。
这份初稿里藏着她熬夜推导出的关键公式,后来成了苏曼琪联合合伙人窃取专利的“铁证”,而她自己,最终成了实验室爆炸案里“操作失误”的牺牲品。
“林砚?”
张教授皱了皱眉,“要是紧张,先深呼吸一下。”
周围传来细碎的议论声,苏曼琪放下咖啡杯,慢悠悠地开口:“张教授,说不定林砚是太看重这次答辩了,毕竟她的研究方向一直挺‘超前’的,可别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。”
这话看似关心,实则暗指她的研究不切实际。
前世的林砚听到这话,只会急着反驳,可现在,她只觉得荒谬。
她深吸一口气,将初稿合上,走到讲台前,调出早已准备好的PPT——不是前世那个满是核心数据的版本,而是她刚才在脑子里飞速修改过的框架版,只保留了基础实验步骤,关键参数和公式全被替换成了无关紧要的对照数据。
“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《细胞活性影响因素探究》,”林砚的声音平静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,“在实验过程中,我主要通过控制温度、湿度两个变量,观察普通体细胞的活性变化,以下是我的实验数据和结论。”
她点击鼠标,屏幕上出现的图表中规中矩,没有任何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