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书友在线!手机版

书友在线 > > 天工谋:伪币师的算术战争沈砚秋萧彻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天工谋:伪币师的算术战争(沈砚秋萧彻)

天工谋:伪币师的算术战争沈砚秋萧彻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天工谋:伪币师的算术战争(沈砚秋萧彻)

小财迷爱写作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悬疑脑洞《天工谋:伪币师的算术战争》是作者“小财迷爱写作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沈砚秋萧彻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以北宋为背景的历史悬疑小说,将金融权谋、技术博弈与人性较量熔铸于茶香氤氲的市井烟火中。故事以应天府春汛茶市爆发的伪币危机为切入点,通过铸币官沈砚秋的视角,揭开了一场横跨朝堂与江湖的“算术战争”。

主角:沈砚秋,萧彻   更新:2025-09-19 11:49:06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应天府暮春多雾,晨雾还没散,铸币厂的十二座铜炉己歇了火,炉口飘着淡青色余烟,地上散落着刚打磨好的铜钱坯——工匠们用麂皮反复擦过,铜坯泛着温润的光,正等着晾凉后装进衬麻布的木箱。

沈砚秋穿着藏青官袍,蹲在验钱案前,指尖捏着枚边缘发乌的铜钱轻轻转动,铜卡尺稳稳搭在钱面“靖元通宝”的“宝”字上,眉头微蹙。

这是城南茶农周伯今早送来的“茶市钱”。

“靖元通宝”本是大靖开国定的主流货币,茶市、绸市、粮市全靠它流通,尤其江南茶运,每年春汛后茶商要带数百万贯走运河,钱流一乱,整条茶运都得停。

可今早周伯去茶铺买明前茶,掌柜将这钱往泡着茶叶的瓷碗里一蘸,钱边竟化出层褐色渣子,争执间还摔碎了半罐新茶,周伯急得首掉泪,想起上月铸币厂贴的“钱有疑可来验”的告示,才背着半篓茶芽跑了过来。

“同提举,此钱形制与真币无二,字口也深,若非您细查,小的竟瞧不出破绽!”

阿竹抱着一捆算筹凑过来,少年人眼神亮得很,指尖悬在铜钱上方,想碰又怕碰坏证据,只敢轻轻扫过钱面的包浆,“您闻,还带着点陈茶味呢。”

沈砚秋没抬头,指尖将铜钱转了半圈,把算筹尖抵在钱缘横向一刮——褐色粉末落在铺着宣纸的案上,混着几星细碎的茶渣。

“这是‘夹层茶渍伪币’。”

她声音清冽,拿起枚新铸的真钱比对,“真钱是铜六锡一,磨出的粉末是青白色;这钱外层裹了层薄铜皮,中间夹的是茶渣混铅末,再用陈茶汁泡出旧包浆,看着像流通多年的老钱,实则一刮就露馅。

你掂掂,比真钱轻二分三毫。”

阿竹赶紧接过铜钱掂了掂,又摸出自己随身带的小秤称了称,咋舌道:“真轻!

茶农收茶钱时只看包浆,哪会细称重量?

要是这假钱流进茶市,不知要坑多少人!”

话音刚落,铸币厂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周伯背着半篓茶芽冲了进来,裤脚沾着泥,怀里揣的布包都被汗水浸软了。

他一把抓住沈砚秋的袖子,布包掉在地上,滚出几枚和案上一样的假钱,声音发颤:“沈大人!

茶市乱了!

西街三家茶铺今早首接关了门,东街的茶商收了钱就往茶汁里蘸,说沾汁化渣的是假钱——可真钱沾了茶味,下家又不肯收!

我家二亩明前茶刚摘下来,要是换不到真钱,茶肥断了,嫩芽就要枯,连给孙儿抓药的钱都凑不齐了!”

老吴这时从库房出来,手里捏着枚磨得发亮的铜钱——那是他随身带了五年的“样钱”,指尖蹭了蹭地上的假钱,又掂了掂重量,眉头拧成了疙瘩:“老奴一掂就觉出不对,真钱沉手,这钱发飘。

官铜库出的铜料厚实质密,绝不会薄得像蝉翼,这铜皮倒像是去年从江南铜矿私运的‘碎铜’——之前大理寺萧少卿提过,那批碎铜后来没了下落,怕是流进了私铸据点。”

沈砚秋心里一沉。

去年江南铜矿私运案,她曾和萧彻打过交道,那人断案缜密,说过那批碎铜质地差,最适合做私铸钱的外皮。

她先将周伯的布包拢了拢,从案头拿了三枚新铸的真钱塞进他手里:“周伯,这三枚您先拿着应急,买茶肥和抓药都够了。

假钱的事我们会查,绝不让您的茶芽白摘。”

周伯攥着真钱,指节都泛了白,连声道谢,背着茶芽匆匆往茶市去了。

沈砚秋将假钱收进油纸袋,对阿竹和老吴道:“阿竹,你去查茶市近十日的钱流,重点看假钱都从哪几家茶铺流出,记不清的细节就写在算筹上,别漏了;老吴,你调些新铸的真钱,在茶市设个临时兑换点,先给像周伯这样的茶农换钱,别误了农时;我去大理寺找萧彻,这假钱的铜皮来源,得从去年那批私运碎铜查起。”

“我这就去!”

阿竹抄起算筹就要跑,刚跨出两步又折回来,挠着头问,“沈九哥!

要是查到假钱来源,我能不能先在茶铺借张纸画下来?

算筹记不下那么多细节!”

沈砚秋被他逗笑,点头道:“去吧,记得别耽误茶农卖茶。”

看着阿竹跑远的背影,老吴叹了口气:“这私铸的人专挑茶市下手,春汛正是茶钱流通最旺的时候,真是黑心。”

沈砚秋攥紧油纸袋,指尖还沾着点茶渣的潮气。

晨雾渐渐散了,街上传来茶商的吆喝声,可她知道,这看似热闹的茶市下,正藏着私铸势力的黑手。

她往大理寺的方向走,心里清楚:这枚假钱不是孤例,这场“辨伪护钱”的仗,从应天春汛这日,才算真正开始。

而那批消失的江南碎铜,恐怕只是私铸网络的冰山一角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