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书友在线!手机版

书友在线 > > 在八零用键盘杀疯了沈砚书沈刚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在线免费小说在八零用键盘杀疯了(沈砚书沈刚)

在八零用键盘杀疯了沈砚书沈刚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在线免费小说在八零用键盘杀疯了(沈砚书沈刚)

风真不小啊 著

穿越重生完结

“风真不小啊”的倾心著作,沈砚书沈刚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三十岁的省委大院第一笔杆子沈砚书,过劳猝死,睁眼成了1982年的怯懦高中生。 师范名额被顶替?父母是老实工人任人拿捏? 砚姐笑了:跟我玩规则? 当晚,一封条理清晰、直击七寸的举报信,直达省、地、县三级。 顶替者家庭上门威胁?反手再送一封匿名信,精准点杀其父软肋。 所有人都傻了:这小姑娘,怎么比老干部还懂流程?! 凭借一手出神入化的材料功底,沈砚书在八零年代杀疯了。 罐头厂濒临倒闭?她一份万字改革报告,惊动县领导,顺手扳倒腐败厂长。 体制内老油条刁难?她主导的宣传稿、内参消息,成了领导案头必读。 时代浪潮翻涌,她停薪留职,创办广告公司,用超前理念搅动商海风云。 对手哀嚎:她到底哪儿来的这么多点子?! 沈砚书淡定推了推眼镜:无他,唯手熟尔。前世写的材料,比你们见过的都多。 刑警队长周凛最初只是好奇:这姑娘,怎么比我们抓犯人还能切中要害? 后来,他成了她最可靠的搭档,她手中的笔指向哪里,他的行动就跟到哪里。 笔杆子 枪杆子,专治各种不服! 且看穿越的体制内大佬,如何用一支笔,在激荡的八零年代,写下自己的传奇! (注:简介中的“键盘”为比喻,寓意指以笔为刀)

主角:沈砚书,沈刚   更新:2025-10-01 00:05:16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沈家的木板门被敲响时,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沉稳力道。

李淑芹紧张地看了一眼丈夫,沈刚深吸一口气,上前开了门。

门外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男人,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绿色警服,没戴帽子,眉峰凌厉,眼神沉静,周身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干练气息。

他亮了一下证件,声音不高,却自带一股权威:“请问是沈刚同志家吗?

我是县公安局的周凛,来了解一些情况。”

沈刚心里一咯噔,下意识地就让开了门。

警察上门,在这个年代的普通工人家庭看来,绝不是小事。

周凛走进逼仄的屋子,目光习惯性地快速扫过环境——简陋,但收拾得干净整齐。

他的视线最后落在了坐在窗边书桌前的沈砚书身上。

女孩穿着半旧的白底蓝格衬衫,扎着简单的马尾,正低头看着一本厚厚的书,侧脸安静。

听到动静,她抬起头,目光平静地迎向他,没有惊慌,没有好奇,只有一种超出年龄的淡然。

“公安同志,您、您请坐。”

李淑芹慌忙搬来家里唯一一张像样的椅子。

周凛道了声谢,没坐,而是走到沈砚书面前,保持着一个不具压迫感的距离。

“你是沈砚书?”

“我是。”

沈砚书合上书,周凛瞥见封面是《政治经济学辞典》。

“关于县教育局王国华同志的一些反映信,以及后续他爱人到你家来的情况,需要向你和你父母了解一下。”

周凛开门见山,但语气并不严厉,更像是一种常规询问。

沈刚和李淑芹顿时紧张起来,语无伦次地想解释,却越说越乱。

周凛耐心听着,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沈砚书。

他发现,自始至终,这个女孩都非常镇定。

轮到沈砚书开口了。

她没有急着辩解,而是用清晰、条理分明的话语,将那天王科长爱人如何上门威胁、说了什么话、以及父母后来在单位如何被刁难的情况,客观地复述了一遍,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关键语句,一样不差。

这不像是一个受委屈的小姑娘在诉苦,更像是一个……证人在做笔录。

周凛心中的疑云更重了。

这种冷静和条理性,绝非普通高中生能有。

“据我们了解,最初关于师范名额的举报信,内容非常详实,引用的政策也很准确。”

周凛看似随意地提起,目光却锁住沈砚书的眼睛,“是你写的吗?”

沈砚书心里微动,这位周警官,很敏锐。

她没有首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周公安,按照相关规定,公民有权利通过信件向任何上级单位反映情况和问题,对吗?”

周凛挑眉,点了点头:“当然。”

“那么,信的内容是否属实,才是问题的关键,对么?”

沈砚书继续问,语气平和,却带着一种逻辑上的力量,“至于信是谁写的,似乎并不影响组织上对反映问题进行调查核实。”

周凛被将了一军,心里却莫名有些欣赏。

这女孩,不仅冷静,思维还极其缜密,懂得抓住关键。

“你说的对。”

周凛嘴角似乎微不可查地动了一下,“我们只关心事实。

今天来,主要是核实王国华爱人是否存在威胁恐吓的行为,这己经涉嫌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》。”

他话锋一转:“不过,沈砚书同学,你对政策法规好像很熟悉?”

沈砚书早就准备好了说辞,她指了指桌上的书和一堆旧报纸:“平时喜欢看报纸和这方面的书,多看看,就记住了一些。

我觉得,懂法守法,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。”

这话说得滴水不漏,完全符合一个“积极上进、爱好学习”的高中生形象。

周凛深深看了她一眼,没再追问。

他例行公事地做了记录,让沈刚和李淑芹按了手印。

临走前,他走到门口,像是忽然想起什么,回头对沈砚书说:“最近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,或者想起什么细节,可以到县公安局刑警队找我。”

这句话,己经超出了常规询问的范畴,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……保护意味。

沈砚书微微一怔,随即点头:“谢谢周公安。”

送走周凛,沈刚和李淑芹长舒一口气,感觉后背都湿了。

“砚书,这……没事了吧?”

李淑芹心有余悸。

沈砚书看着窗外周凛骑着二八大杠远去的挺拔背影,轻轻摇头:“没事。

真正的风雨,还没来呢。”

她很清楚,周凛的到来,只是一个插曲。

王国华那边被省地两级调查,又被匿名信点了家属威胁的事,绝不会坐以待毙。

果然,两天后,风暴以另一种形式降临。

县罐头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。

大会上,厂长刘大奎——一个脑满肠肥、和王国华关系密切的中年男人——在做总结时,话里有话地说:“最近,厂里有些歪风邪气!

个别人,自己不努力,心思不正,整天想着写黑信、告黑状!

这种破坏团结、影响生产的行为,我们坚决反对!

我们罐头厂,讲究的是踏实肯干,不是耍笔杆子、搞歪门邪道!”

台下鸦雀无声,所有人的目光,或明或暗地瞟向了坐在角落的沈刚和李淑芹。

沈刚的脸涨成了猪肝色,头几乎要埋到裤裆里。

李淑芹则开始低声啜泣。

坐在他们身边的沈砚书,面沉如水。

刘大奎这番指桑骂槐,恶毒之处在于,他成功地将沈家放在了全体职工的对立面,用“破坏团结影响生产”的大帽子进行打压。

如果只是针对顶替名额这件事,沈家占着理。

但一旦被上升到“破坏工厂生产”的高度,在集体主义观念极强的八十年代,沈家瞬间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
这是阳谋。

是要逼她父母在工作和女儿之间做选择,是要用整个厂子的舆论压垮他们。

散会后,平时和沈家还算说得来的几个工友,都刻意避开了他们。

回到家,沈刚蹲在门口,抱着头,痛苦地说:“砚书……要不……就算了吧……咱斗不过的……”李淑芹只是哭。

沈砚书看着绝望的父母,眼神一点点冷硬起来。

她原本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,教训一下违规的人。

但现在,对方把战场扩大到了她父母的饭碗和尊严上。

那就,别怪她把天捅破了。

她走到书桌前,这一次,铺开的稿纸更厚。

她不仅要写举报信,还要写一份足以改变罐头厂命运的——可行性研究报告。

刘大奎,你不是说我“耍笔杆子”、“搞歪门邪道”吗?

我就让你看看,这笔杆子,到底能不能变成撬动命运的杠杆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