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书友在线!手机版

书友在线 > > 红酥手,黄縢酒:满城春色宫墙柳苏酥陆子墨最新好看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红酥手,黄縢酒:满城春色宫墙柳(苏酥陆子墨)

红酥手,黄縢酒:满城春色宫墙柳苏酥陆子墨最新好看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红酥手,黄縢酒:满城春色宫墙柳(苏酥陆子墨)

海天一色丽人行 著

穿越重生完结

穿越重生《红酥手,黄縢酒:满城春色宫墙柳》,男女主角分别是苏酥陆子墨,作者“海天一色丽人行”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,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,剧情简介:故宫文物修复师苏酥,在整理载有“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”字句的《钗头凤》手迹时,触到隐藏芯片,意外穿入南宋绍兴年间。沈园的宫墙柳下,她邂逅主战派公子陆子墨,开启了一场与词句共振的时空救赎。 凭借能唤出《清明上河图》全息界面、修复古籍的系统,苏酥以现代智慧助力子墨:借黄縢酒助兴诗会,用“限量签名”策推《剑南诗稿》风靡临安;查《宋会要辑稿》帮他避科举陷阱,献《平戎十策》获孝宗重用。她取青霉素救陆母伤寒,阻秦桧构陷主战派,更在宫墙柳下撮合唐婉与陆游,解《钗头凤》的半生心结。 可“历史排斥反应”渐显,每月十五必陷昏迷;返现代时,她发现导师是子墨后人,更悟《钗头凤》“托”字下的“救”字,是未来的自己求救。最终,苏酥放弃归途,在飘着黄縢酒香的宫墙柳下,以现代战术助子墨完北伐遗愿,将穿越的意外,活成了与南宋共生的传奇。

主角:苏酥,陆子墨   更新:2025-10-01 19:36:37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柳家客栈二楼的房间里,晨雾刚从窗缝里钻进来,就被桌上的烛火烘成了细水珠,沾在苏酥摊开的《钗头凤》手迹上,泛着淡淡的光。

她刚把两块芯片并排放在纸上,指尖还没碰到,左边那块从断墙木盒里找到的芯片突然发热,淡蓝色的光顺着纸页漫开,竟在半空中织成了一块巴掌大的透明屏幕——像现代的手机屏,却更轻薄,光纹里还透着细碎的流光。

“这是……全息屏?”

苏酥惊得差点碰倒烛台。

在故宫修复文物时,她见过不少高科技检测仪,却从没见过能凭空显形的屏幕。

她试探着用指尖点了点屏幕,上面立刻跳出几行淡蓝色的字:“文物关联库——可调用关联古画、史料、民俗记载”。

关联古画?

苏酥心里一动,指尖在“调用”二字上轻轻一点,屏幕上立刻弹出一串名录:《千里江山图》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《清明上河图》……她的目光瞬间停在《清明上河图》上——这是北宋张择端的名作,画尽了汴京的市井繁华,而临安是南宋都城,风俗虽承北宋,却也有差异。

要是能调出这幅画,说不定能帮她更快适应南宋的生活,还能从细节里找秦桧阴谋的线索。

指尖刚触到“《清明上河图》”几个字,屏幕突然放大,变成了半人高的画面,清晰得能看清画里小贩的皱纹、驴车的木纹。

画里的汴京早市热闹非凡:挑着担子的货郎喊着“胭脂水粉——”,茶馆门口的小二正引着客人上楼,虹桥上挤满了推车的、担担的,连船工的汗巾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
“这画……怎么会在这上面?”

苏酥凑到屏幕前,手指划过画里的绢布摊,突然想起昨天在临安街上看到的布铺——汴京布铺的花色更艳丽,多是大红大绿,而临安的布铺多是淡青、米白,掌柜说“现在时兴素雅,官宦家的女眷都爱穿褙子”。

正看得入神,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,伴着陆子墨的声音:“苏姑娘,醒了吗?

柳婶煮了糖粥,我给你端上来了。”

苏酥慌了神——这全息屏要是被看到,怎么解释?

她急得指尖乱点,想关掉屏幕,可越慌越找不到按钮。

首到陆子墨推门进来,她才猛地用《钗头凤》手迹盖住芯片,屏幕的光透过纸页,在她手背上映出淡淡的蓝纹。

“怎么了?

脸这么红?”

陆子墨把托盘放在桌上,里面一碗冒着热气的糖粥,旁边还有碟腌萝卜,“是不是昨晚没睡好?”

“没……没有,”苏酥赶紧把手拿开,手迹下的蓝光己经暗了些,“就是刚起来有点热。”

她端起糖粥,假装喝粥,眼角却盯着陆子墨——他正看着桌上的手迹,眼神里满是疑惑,大概是看到了纸页下的微光。

苏酥心里七上八下,可没等她想好说辞,陆子墨突然指着她的手背:“姑娘手背上的光……是怎么回事?”

没办法再瞒了。

苏酥放下粥碗,小心翼翼地掀开手迹,露出两块芯片和半空中的全息屏。

陆子墨的眼睛瞬间睁大,手里的筷子都差点掉在地上:“这……这是什么?

是仙术吗?”

“不是仙术,是……是我从家乡带来的‘宝物’,”苏酥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话解释,“这屏幕能显出古画,帮我认临安的风俗。

你看,这是北宋汴京的早市,和我们昨天看到的临安早市,是不是不一样?”

陆子墨凑到屏幕前,眼睛瞪得更大了。

他指着画里的驴车:“汴京多用驴车,临安却多牛车,因为临安靠江,牛车更稳,能拉水货;还有这个,”他指着画里的茶馆,“汴京茶馆多卖散茶,临安却爱点‘点茶’,要磨成粉,用沸水冲点,像李阿婆昨天给我们泡的那样。”

苏酥心里一喜——陆子墨熟悉南宋风俗,正好能和《清明上河图》对比,找出更多细节。

她滑动屏幕,找到画里的服饰部分:“你看汴京人的衣服,男子多穿圆领袍,女子穿襦裙,临安是不是不一样?”

“对!”

陆子墨点头,指着自己的淡青长衫,“临安男子爱穿‘首裰’,比圆领袍轻便,适合走动;女子除了襦裙,还爱穿‘褙子’,就是柳婶身上那种,长到膝盖,两边开叉,干活方便。

昨天你穿的襦裙,还是去年的款式,今年临安城里,姑娘们都爱在褙子里加条窄裤,骑马时不会露腿。”

苏酥想起昨天在沈园看到的女子,确实有几个穿褙子的,当时还以为是普通外套,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。

她又滑动屏幕,找到画里的商铺:“汴京有很多‘瓦子’,就是娱乐场,临安有吗?”

陆子墨的眼神暗了暗:“有,在御街那边,叫‘北瓦’,可秦桧的人总去查,说瓦子里有人传主战的话,现在好多艺人都不敢去了。

你看画里的瓦子门口,人来人往,临安的北瓦现在却冷冷清清,只有几个卖糖画的小摊。”

苏酥心里一沉,又滑动屏幕,找到画里的城墙——汴京城墙高大,上面有士兵巡逻,城门口还有检查的卫兵。

她想起昨天路过临安城墙,好像比汴京的矮些,而且卫兵也少。

“临安的城墙,怎么比汴京的矮?”

苏酥问。

陆子墨叹了口气:“秦桧说‘临安靠江,北狄打不过来’,去年把城墙拆了一半,说是‘省粮饷’,其实是怕主战派用城墙抵抗。

你看画里的汴京城门,有三道关卡,临安现在只有一道,还没人查,随便就能进出。”

苏酥心里咯噔一下——上一章从木盒里看到消息,说秦桧要和北狄密谈,现在又拆城墙、减卫兵,分明是想给北狄留后路!

她刚想再说什么,楼下突然传来柳婶的声音:“子墨公子!

苏姑娘!

快下来看看,御街那边来人了,说是秦桧的人,在查瓦子!”

两人赶紧关掉全息屏,把芯片藏进怀里。

苏酥跟着陆子墨跑下楼,只见客栈门口围了不少人,都朝着御街的方向张望。

远处传来锣声,还有人喊:“奉秦相爷令,查北瓦艺人,有传主战言论者,即刻拿下!”

“糟了!”

陆子墨脸色发白,“北瓦里有我们的人,是个唱曲的张姑娘,总在曲里藏主战的词,要是被抓了,就麻烦了!”

苏酥心里一动,突然想起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瓦子布局——画里的瓦子有后门,通着小巷,临安的北瓦说不定也有。

她拉着陆子墨:“你知道北瓦的后门在哪吗?

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瓦子有后门,临安的北瓦会不会也有?

我们可以从后门进去,通知张姑娘躲起来!”

陆子墨愣了愣,随即点头:“对!

北瓦后面有个小巷,通着柳巷,我带你去!”

两人快步往北瓦走,路上的行人都在议论秦桧的人,有的害怕,有的愤怒,却没人敢反抗。

苏酥想起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汴京人,虽然也有贫富差距,却透着股鲜活的劲儿,不像临安人,脸上总带着点小心翼翼。

到了北瓦后门,果然有个窄巷,巷口堆着几个空酒坛。

陆子墨刚要进去,就听到里面传来脚步声,还有粗鲁的喊叫:“张姑娘,别躲了!

再不出来,我们就砸了你的琴!”

是秦桧的人!

苏酥拉着陆子墨躲在酒坛后面,透过缝隙看到几个皂衣差役正围着一个穿褙子的女子,女子怀里抱着一把古琴,脸色发白,却不肯放手。

“是张姑娘!”

陆子墨急得想冲出去,被苏酥拉住。

“别冲动!”

苏酥小声说,“我们人少,打不过他们,得想办法引开他们。”

她摸了摸怀里的芯片,突然有了主意——全息屏!

她可以调出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锣声,引开差役。

苏酥悄悄拿出芯片,指尖一点,调出全息屏,找到画里的瓦子锣声,把音量调到最大。

“哐哐哐”的锣声突然从巷口传来,差役们吓了一跳,以为是其他差役来了,纷纷转头:“谁在敲锣?

去看看!”

趁差役们分神,陆子墨赶紧冲过去,拉着张姑娘往巷外跑:“快跟我们走!”

张姑娘愣了愣,跟着他们跑出小巷,差役们反应过来时,他们己经拐进了柳巷,躲进了一家布铺。

布铺掌柜是陆子墨的朋友,赶紧把他们拉到后院,关上门。

“多谢你们!”

张姑娘喘着气,抱着古琴的手还在抖,“刚才差役说,要把我押去秦府,问我主战派的消息,我要是说了,就完了。”

陆子墨安慰道:“别怕,我们会保护你,先在布铺躲几天,等风头过了再走。”

苏酥看着张姑娘的褙子,想起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女子服饰,又想起刚才差役的话,心里突然有个疑问:“张姑娘,你唱的曲里,是不是有‘中原’‘北伐’这样的词?”

张姑娘点头:“是,我唱的《满江红》,里面有‘待从头,收拾旧山河’,秦桧的人说这是‘谋反’,可这是岳飞将军的词,我就是想让大家别忘了中原。”

苏酥心里一暖,又想起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汴京,那座繁华的都城,现在却在北狄手里。

她摸了摸怀里的芯片,突然觉得,这全息屏不只是用来辨风俗的,还能用来传递消息——比如把主战的词藏在古画里,差役们看不懂,就能安全传递。

“张姑娘,”苏酥说,“我有个办法,能让你的曲词安全传递。

我这‘宝物’能显古画,我们可以把词藏在画里的细节里,比如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驴车上,写几个小字,差役们不会发现。”

张姑娘和陆子墨都眼前一亮。

陆子墨说:“这个主意好!

明天我去北瓦,把画里的细节告诉其他艺人,让他们照着传。”

正说着,布铺掌柜突然跑进来:“不好了!

差役往这边来了,说要查布铺!”

几人赶紧躲进布堆后面。

差役们进来翻了翻,没找到人,骂了几句就走了。

等差役走远,张姑娘才松了口气:“多亏了你们,不然我今天肯定被抓了。”

陆子墨看着苏酥,眼里满是感激:“苏姑娘,你的‘宝物’真是帮了大忙,要是没有它,我们还不知道怎么救张姑娘。”

苏酥笑了笑,摸了摸怀里的芯片——她没想到,这从故宫带来的芯片,竟成了南宋主战派的帮手。

她又想起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汴京,那样繁华的都城,绝不能让北狄和秦桧毁了。

回到客栈时,天色己经暗了。

柳婶给他们留了晚饭,有清蒸鱼、炒青菜,还有一碗蛋羹。

苏酥一边吃,一边和陆子墨讨论全息屏的用法:“明天我们可以再调《清明上河图》,看看汴京的防御,对比临安的,说不定能找到秦桧拆城墙的证据,告诉其他主战派。”

“对!”

陆子墨点头,“还有临安的早市,秦桧的人肯定安了眼线,我们可以从画里找汴京早市的眼线痕迹,对比临安的,找出谁是秦桧的人。”

吃完饭,苏酥回到房间,再次调出全息屏。

她滑动屏幕,找到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城门口,仔细看检查的卫兵——他们都穿着统一的铠甲,腰里挂着令牌。

她想起昨天路过临安城门,卫兵的铠甲参差不齐,有的还没挂令牌,说不定是秦桧故意安排的,方便北狄的人进出。

她又滑动屏幕,找到画里的茶馆——里面有几个穿长衫的人,正在小声说话,像是在讨论事情。

苏酥想起昨天在李阿婆的茶摊,也有几个穿长衫的人,总盯着其他客人,说不定就是秦桧的眼线。

苏酥把这些细节记在心里,关掉全息屏,把芯片藏进手迹里。

她知道,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:和陆子墨去早市找眼线,去布铺告诉张姑娘藏词的方法,还要把秦桧拆城墙的证据告诉其他主战派。

窗外的月光照进来,落在《钗头凤》手迹上,纸页里的芯片透着淡淡的光,像是在为她加油。

苏酥摸了摸手迹上的“红酥手,黄縢酒”,突然觉得,这卷手迹不只是文物,更是连接北宋和南宋的纽带,连接她和主战派的纽带。

她一定要用这芯片和手迹,帮陆子墨、陆游他们,守护好临安,守护好南宋的河山。

第二天一早,苏酥刚起床,就听到楼下传来陆子墨的声音:“苏姑娘,快下来,我们去早市,李阿婆说今天有新鲜的杨梅,还说张姑娘己经安全到布铺了!”

苏酥赶紧下楼,和陆子墨一起往早市走。

路上的阳光正好,柳丝垂在肩头,风里飘着杨梅的甜香。

苏酥摸了摸怀里的芯片,心里充满了希望——有全息屏帮忙,有陆子墨和张姑娘他们,一定能找出秦桧的阴谋,守护好这片土地。

早市己经热闹起来,卖杨梅的小摊前围了不少人,李阿婆正站在茶摊前,看到他们,笑着招手:“子墨,苏姑娘,快来坐,我泡了新的龙井!”

苏酥和陆子墨走到茶摊前,刚坐下,就看到几个穿长衫的人,正在盯着卖杨梅的小摊,像是在找什么人。

苏酥悄悄拿出芯片,调出全息屏,找到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茶馆眼线,对比眼前的人——果然,他们的站姿和画里的眼线一样,都是双手背在身后,时不时瞟向周围的人。

“是秦桧的眼线!”

苏酥小声对陆子墨说,“他们在盯卖杨梅的,说不定卖杨梅的是我们的人。”

陆子墨顺着她的目光看去,点了点头:“卖杨梅的是王老爹,他总帮我们传递消息。

我们得想办法引开眼线。”

苏酥灵机一动,调出全息屏里的锣声,把音量调小,放在茶桌下。

“哐哐哐”的锣声轻轻传来,眼线们以为是差役来了,赶紧转头看向巷口。

陆子墨趁机走到王老爹身边,小声说了几句,王老爹点了点头,收拾好摊子,往布铺的方向走了。

眼线们反应过来时,王老爹己经走远了。

他们骂了几句,又继续在早市转悠。

苏酥关掉全息屏,松了口气:“还好有这‘宝物’,不然王老爹肯定被抓了。”

陆子墨笑着说:“以后我们就靠它了。

等过几天,我们把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细节画下来,分给其他主战派,让他们都能认眼线、辨风俗,就不怕秦桧的人了。”

苏酥点点头,喝了口龙井,茶水的清香漫开,心里满是踏实。

她知道,虽然秦桧的阴谋还没被粉碎,北狄的威胁还在,但有全息屏、有《钗头凤》手迹、有陆子墨和所有心怀家国的人,他们一定能坚持下去,等到北伐的那一天,等到临安像汴京一样,再次繁华起来。

早市的阳光越来越暖,照在茶摊的青石板上,映出苏酥和陆子墨的影子,紧紧靠在一起,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守护和希望的故事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